亳州科技局

2015/8/26

【亳州】  亳州已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,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。“亳”字甲骨文为“  ”。《说文大字典》解为:“商汤所都,京兆社陵亭也,从高省乇声”。“乇” 《说文大字典》释: “原义草叶也,从  穗,上贯一,下有根,象形”,读作 “zhe”,由此可见,亳的本义为生长着茂盛庄稼的高地,商初水害和粮食是涉及到国家根基的两大问题。因此所选建都之地必然是肥沃的高地。
  夏时亳州属豫州,曾是帝喾(高新氏)的国邑。周初是神农氏后裔的封地,置焦国。春秋时期,焦属陈国。陈于此建焦城,后楚灭陈,筑谯城(今谯城区)。谯夷所辖区域扩大到苦(今涡阳县)、蒙(今蒙城县)及周边地区。秦时置谯县,属砀郡。汉时先后属豫州、沛国治。建安末年设谯郡。魏皇初2年(221)封谯郡为 “陪都”,与许昌、长安、洛阳、邺并称 “五都”。西晋时,谯是谯国治所,北魏正始4年(507)为“南兖州”治所,北周大象元年(579),改南兖州为亳州,治所不变,亳州之名始于此。隋大业3年(607)又改亳州为谯郡。唐武德4年(621),谯郡更名为亳州,为“十望”州府之一,下辖谯、临涣、酂、城父、鹿邑、蒙城、永城、真源8县。宋时亳州属淮南路,金时属南京路,下辖6县5镇。元时亳州属归德府(今商丘),下辖6县。元至正15年(1355),刘福通起兵反元,拥韩林儿在亳州称帝,建 “宋”政权,以亳州为国都。至此亳州正式成为 “三朝”古都之地。明朝初年亳州一度为县,属颍州。弘治9年(1496),又升县为州。清初亳州属安徽布政使司直辖。1864年清廷镇压捻军后,析亳州、宿州、蒙城、阜阳、各一部设涡阳县。1912年国民政府降亳州为亳县,由省直辖。1964年,国务院决定从阜阳、涡阳、蒙城、凤台各划出一部成立利辛县。1986年国务院决定撤销亳县建制,设立亳州市(县级)。1998年收归省直辖(副地级)。2000年正式设立地级亳州市,下辖涡阳、蒙城、利辛三县和谯城区。
  【涡阳】 涡阳位于安徽西北部,面积2107平方公里,人口138万人,是安徽历史文化名城。涡阳交通便捷,青阜铁路纵贯南北, S202、S307省道交会其中。涡阳气候适宜,年平均气温14.6℃,无霜期214天,年降雨量830毫米。涡阳是全国优良棉、优良烟生产基地和全国产粮百强县,是“中国苔干之乡”,所产贡菜苔干为国内所独有。
  【蒙城】   蒙城县位于淮北平原南缘,面积2091平方公里,人口110万,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。蒙城县地貌多为平原,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,坡降1/8500。蒙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,光热资源丰富,无霜期较长,雨量适中,年平均气温为14.8℃。
  蒙城县历史悠久。新石器时期,人类已在这里繁衍生息。夏朝,境西北为有虞氏,东南为涂山氏,商朝建嵇方国。战国时属楚,西汉始设山桑县。南北朝以来,先后设涡阳县、蒙郡、涡州、西徐州、北新安郡、马头郡,至唐天宝元年(742)改称蒙城县,一直沿用至今。
  【利辛】   利辛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, 介于东经115°50′和北纬32°52′至33°23′之间,面积1950平方公里,人口142万,成立于1965年。西淝河、阜蒙河、茨淮新河、濉阜铁路、京九铁路、界阜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。交通便利,环境优美,是皖北地区为数不多的无污染区。
【谯城】  谯城区位于安徽西北部,面积2226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13.2万公顷,人口147.15万。她从商城王建都开始,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,她以悠久的历史,灿烂的文化闻名遐迩.1986年撤县建市,2002年成立亳州市谯城区。
谯城区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以“三朝古都”名扬海 内外。一代圣君商汤,集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于一身的枭雄曹操,中医外科鼻祖华佗,魏文帝曹丕,七步成诗的曹植,代父从军的孝烈将军花木兰,希夷先生陈抟 ,著名悯农诗人李绅,画家曹霸等都生于亳州。